我的家風故事
在我的記憶中,母親是慈善的,父親是嚴厲的,他們也是忙碌的。
我來自豫東平原的一個小村莊,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農(nóng)民,三畝果園曾是我家的全部經(jīng)濟來源。在農(nóng)村廟會上售賣水果是父母養(yǎng)家糊口的行當。為了占據(jù)好點兒的攤位和多售些水果,他們一般凌晨三四點就出發(fā),直至下午兩三點才收攤回家。在家稍作休息后,又要到果園收摘水果裝箱上車,結束時已是晚上八九點,早出晚歸、櫛風沐雨就是他們的生活狀態(tài)。盡管生活如此艱辛,父母從沒抱怨過,并教育我們只有努力才會有好的生活,讓我們勤快做事、認真做人。周末,我有時也會隨父母到集會上幫忙照看攤位,每當看到衣衫襤褸、精神失常的流浪漢在垃圾堆旁撿丟棄物吃時,媽媽總是讓我送些水果給他。她用實際行動引導我做個善良的人。
盡管父母為生活奔波,但從沒放松對我們學業(yè)的要求,常告誡我們知識改變命運。我們把父母的艱辛看在眼里、記在心里,便更加努力學習,兄妹三人都考上大學,各自建立了幸福小家庭。父母的言傳身教鑄就我勤勞、正直、善良的本性,我想這就是原生家庭的家風。
我的愛人在副經(jīng)理職位干了近十年。剛被提拔為經(jīng)理時,他便接到一個電話,原來是幾個老鄉(xiāng)兼服務對象要給他擺酒慶賀。老鄉(xiāng)的盛情難卻,他正左右為難,但一看到公公凝重的神色,心里驟然緊張起來。公公是退伍軍人,1970年1月應征入伍成為南海艦隊報務員,參加過西沙海戰(zhàn),多次獲得嘉獎。1974年2月退伍時,為不給國家添麻煩,他婉拒工作安排回鄉(xiāng)務農(nóng),一輩子都保留著軍人的剛正之氣。公公的為人潛移默化地影響了愛人。
過了一會兒,公公說話了:“你現(xiàn)在當經(jīng)理了,咱們全家都為你高興,但今天我要給你潑點冷水。假如你現(xiàn)在去參加酒席,飯后再給你些土特產(chǎn),今天吃一點、明天拿一點,小事小節(jié)上不注意,不知不覺地你就會迷失方向。你再回想你大學剛畢業(yè)時,體諒父母,選擇‘裸婚’,從擠20平米職工宿舍、再到四處租房搬家,從長期兩地分居到現(xiàn)在一家人能共同生活在一起,多不容易。你是家里的頂梁柱,如果你思想出問題,走上彎路,咱們整個家都完了?!甭犕赀@些話,愛人立即拒絕了老鄉(xiāng)們的“好意”。
這么多年來,由于工作調動,70多歲的公公背井離鄉(xiāng)隨我們輾轉多地,既要照顧多年患病的婆婆,又要照顧兩個年幼的孩子,他的生活里沒有棋牌室也沒有太極拳,更多的是鍋碗瓢盆和瓜果蔬菜,就這樣無怨無悔地照顧著我們的飲食起居,并時時敲打著我們的思想,默默守護著我們的家庭。
在父母的影響下,我和愛人深刻體會到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,而幸福生活更需要廉潔守法保駕護航。結婚十年來,我們彼此是工作中的“好戰(zhàn)友”,是生活中的“廉內助”。平時生活中,我們也會相互提醒、相互監(jiān)督,不定期召開家庭會議,指出可能存在的浮躁思想或不適當行為,相互糾正、相互提高。
我想,這就是我的家風——勤勞、善良、正直、清廉。
良好的家風更需要傳承。平日里,公公經(jīng)常給孩子讀國學經(jīng)典、看抗戰(zhàn)影片、講革命故事,兩個兒子從小就崇拜毛澤東爺爺、愛唱《歌唱二小放牛郎》、愛講岳母刺字故事。公公說他要在孩子心里埋下“紅色”種子,引導他們做正直善良的人,做對國家有用的人。
- 上一篇: 生態(tài)隨鳥入畫來
- 下一篇: 以己所愛 奉獻光熱